憑智慧戰勝對手
1984年,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,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,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,他說了這麼一句話:「憑智慧戰勝對手。」
當時許多人都認為,這個偶然跑在前面的矮個子選手是故弄玄虛。馬拉松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,只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,爆發力和速度都在其次,說用智慧取勝,確實有點勉強。
兩年後,在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,山田本一又獲得了冠軍。有記者問他:「上次在你的國家比賽,你獲得了世界冠軍,這一次遠征米蘭,又壓倒所有的對手取得第一名,你能談一談經驗嗎?」
山田本一性情木訥,不善言談,回答記者的仍是上次那句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:「用智慧戰勝對手。」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,只是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。
十年後,這個謎團終於被解開了,山田本一在他的自傳中這麼說:「每次比賽之前,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,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,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,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,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,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。比賽開始後,我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,等到達第一個目標,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。四十幾公里的賽程,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。起初,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,我把我的目標定在四十幾公里處的終點線上,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,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。
山田本一說的不是假話,心理學家做的實驗也證明了山田本一的正確。
這個心理實驗是組織三組人,讓他們分別向著10公里 以外的三個村子進發。
第一組的人既不知道村莊的名字,又不知道路程有多遠,只告訴他們跟著嚮導走就行了。剛走出兩三公里,就開始有人叫苦不迭;走到一半的時候,有人幾乎憤怒了,他們抱怨為什麼要走這麼遠,何時才能走到頭,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走了。越往後走,他們的情緒也就越低落。
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程有多遠,但路邊沒有里程碑,只能憑經驗來估計行程的時間和距離。走到一半的時候,大多數人想知道已經走了多遠,比較有經驗的人說「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」。於是,大家又簇擁著繼續向前走。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時候,大家情緒開始低落,覺得疲憊不堪,而路程似乎還有很長。當有人說「快到了!」大家又振作起來,加快了行進的步伐。
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、路程,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塊里程碑。人們邊走邊看里程碑,每縮短一公里 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。行進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,情緒一直很高漲,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。
心理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:當人們的行動有了明確目標,並能把自己的行動與目標不斷地加以對照,進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進速度和與目標之間的距離,人們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,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,努力達到目標。
確實,要達到目標,就要像上樓梯一樣,一步一個台階,把大目標分解為多個易於達到的小目標,腳踏實地向前邁進。每前進一步,達到一個小目標,就會體驗到「成功的喜悅」,這種「感覺」將推動他充分調動自己的潛能去達到下一個目標。
在生活中,之所以很多人做事會半途而廢,往往不是因為難度較大,而是覺得距成功太遙遠。他們不是因失敗而放棄,而是因心中無明確而具體的目標乃至倦怠而失敗。如果我們懂得分解自己的目標,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,也許成功就在眼前。